業績公布,利潤如何?
3月29日,春立、威高骨科、大博等多家骨科醫療器械企業相繼發布2021年度業績報告。受手術量逐漸恢復上升、銷售渠道下沉鋪開等因素影響,企業營收和凈利均有一定程度增長。
威高骨科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1.54億元,同比增長18.0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0億元,同比增長23.62%。期內公司整體毛利率為81.17%,基本每股收益 1.82 元。
細分領域來看,接近一半的收入來自脊柱類產品,脊柱增速也最快,2021年營收為10.2億元,同比增長24.87%。此外,創傷類產品營收6.09億元,同比增長13.31%;關節類產品營收4.69億元,同比增長15.26%。
報告期內,威高骨科加強銷售渠道拓展和二級醫院開發,加大研發投入。銷售費用7.47億元,同比增長18.39%,研發投入1.21億元,同比增長47%。
春立醫療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1.08億元,同比增加18.18%;凈利潤為3.22億元,同比增加13.76%。期內主營業務毛利率為77.10%,同比上漲4.49%。
春立2021年九成以上業務收入來自關節類假體產品,營收10.39億元,同比增長14.21%,此外還有規模相對較小的脊柱類產品業務。
報告期內,銷售費用3.42億元,同比增長41.92%,研發投入1.05億元,同比增長44.41%。
此外,春立醫療于3月29日公布高管人員任職變動公告。內容顯示,基于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實現長遠發展戰略的考慮,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史春寶于近日遞交辭去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職務的辭職報告。辭職后,史春寶仍擔任公司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席,總經理的職位將由史春生擔任。
大博醫療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9.94億元,同比增長25.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3億元,同比增長11.17%。報告期公司整體毛利率為84.40%,基本每股收益1.68 元。
大博一半以上收入來自于創傷類產品,營收11.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97%;脊柱類產品增速較快,營收5.6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3.14%。
報告期內,銷售費用6.55億元,同比增長30.39%。研發投入1.67億元,同比增長30.50%。
關節國采陸續落地,脊柱將近
去年,關節國采引發行業震動。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幅達82%。
時隔數月,降價人工關節開始落地。據賽柏藍器械觀察,海南省、陜西省已于3月25日起執行人工關節集采中選結果,采購量較大的廣東省也將于4月15日起執行中選結果。根據此前通知,本次人工關節帶量采購將于今年3、4月份起執行,預計接下來其余各省也將陸續推進相關工作。
此外,也有部分省份確認推遲中選結果執行時間。安徽省醫保局將順延執行人工關節集采結果,直至2022年12月該省骨科植入(關節類)高值醫用耗材帶量周期結束。
貴州省原定于2022年3月15日執行,后發文表示因國家醫保局醫保支付等配套措施暫未出臺,系統功能尚未完善,為確保順利執行將延期,具體執行日期另行通知。
除人工關節外,脊柱集采也將推進。
3月28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關于開展骨科脊柱類醫用耗材部件信息確認工作的通知》,內容顯示,已對脊柱類耗材完成部件信息整理,現開展部件信息確認工作。部件信息確認時間為2022年3月28日至4月6日17:00,公示時間為2022年4月8日9:00至4月11日12:00。
今年2月,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曾透露,由于骨科臨床需求很大,但是標準不一,產品組成非常復雜,如何按照臨床醫療的需要來形成采購產品組,涉及到很高的技術環節,現在已經在研究方案。
將跟高值醫用耗材聯采辦進行專題研究,廣泛聽取臨床專家、企業的意見,爭取上半年有一套初步的方案。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今年能夠順利進行開標。
他表示,今后集采更重要的是規則,需要符合產品質量要求和臨床需要,又要切實讓企業、患者能夠共享改革的成果。
在規則層面,針對特定的品種以及競爭格局來設置競價規則。放寬競爭格局,平衡使用和供給,適當保持競爭率,使價格達到合理回歸。不追求最低價,也堅決反對跑步競價,讓企業公平競價更加合理。
據了解,安徽省此前已開展兩輪脊柱耗材集采。去年7月,在安徽第二輪脊柱耗材集采中,最高降幅達82.88%,平均降幅54.6%。
終端價格下降,未來業績承壓
根據標點信息相關報告,2019年我國骨科植入醫療器械整體市場前五大公司分別為強生、美敦力、捷邁、史賽克及威高骨科,市場份額分別為17.24%、9.70%、5.97%、5.19%及4.61%,合計為42.71%。
整體來看,國產骨科器械與進口品牌仍有差距。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20年,我國脊柱、創傷、關節、運動醫學四大骨科市場中,國產占比分別為54%、72%、47%和8%。其中,運動醫學國產化程度最低,該領域整體市場目前也是骨科4大方向里最小的,不過伴隨運動損傷的增加,運動醫學未來或將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集采過后,中選產品的終端價格下降,企業成本控制加壓。而頭部企業重點產品一旦落選,既往市場和利潤也將難以守住。
此前關節國采中,春立醫療膝關節重點產品落選,其在招股書中表示,該情況下,膝關節產品收入下滑可能超過90%。
伴隨帶量采購的推進,企業也在不斷調整發展策略,尋找新的增長點。
大博醫療拓展神經外科、微創外科及齒科等醫用高值耗材領域。微創外科類產品2021年營收1.50億元,同比增長34.20%;神經外科類產品營收0.44億元,同比增長14.93%。
春立醫療正在積極推進骨科機器人研發,公司于近期表示,目前在研的骨科手術機器人項目包括應用于髖、膝等多種關節置換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
威高骨科最近幾年逐漸開始重視海外市場,目前公司的海外業務有OEM和外貿,會做東南亞和歐洲的市場,現已在巴西取得脊柱產品注冊證。
威高骨科還指出,目前國內運動醫學和修復材料等份額較少,核心市場被強生、施樂輝等企業占領,但隨著國內生活習慣的改變、醫生在運動醫學方面培訓的增加,未來運動醫學的增長會大于創傷。此外,國內關節翻修手術比較集中,且是標外產品,國內企業一定會盡力搶占此部分的市場。
來源:賽柏藍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