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華為舉辦2021年年度報告發布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將會繼續拓展可穿戴、運動健康業務。
報告顯示,截至 2021 年底,華為智能穿戴設備全球累計發貨量超1億,2021 年三季度手表和手環出貨量全球第一,但仍遠不敵蘋果。
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場錄得24%的同比增長,市場份額方面,蘋果繼續穩居第一(30%),華為(7.7%)被三星(10.2%)趕超位列第三。
目前華為名下共有4件產品獲批醫療器械注冊證,分別為心電分析提示軟件、腕部單導心電采集器(套件)、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此外心率失常分析系統已進入優先審批程序。其中多項技術產品已搭載到其智能穿戴產品中,HUAWEI WATCH D 腕上心電血壓記錄儀、HUAWEI WATCH GT Runner 專業跑表、HUAWEI WATCH GT 3、兒童手表 、手環等,可提供心率、血氧、血壓、 睡眠、壓力、心電圖檢測等功能。
01
蘋果:讓智能穿戴設備進入“健康時代”
什么時候開始,可穿戴設備從追逐更大更清晰的顯示屏、炫酷的外觀變成追逐更專業的“健康功能”?——從蘋果把Apple Watch 4稱為“健康的終極守衛者”開始。
2015年,蘋果發布Apple Watch 4,宣布其搭載的單導聯ECG心電圖,可以對“房顫”和“竇性心律不齊”進行早期監測,正式開啟了可穿戴硬件從時尚輕奢定位轉向運動健康的時代。
智能手表最開始搭載的健康監測功能為ECG,即心電圖功能,利用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臟每一心動周期所產生的電活動變化圖形的技術,配合專用的APP,可以顯示用戶的心率是否出現房顫的跡象或者正常的竇性心律。目前擁有ECG功能的智能手表有華為、蘋果、OPPO、華米等科技公司。
未來兩三年內,智能手表還可能有血糖、血壓等功能的突破,為更多心衰、慢病患者提供疾病監測及管理。
02
多種應用場景
目前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可拓展的健康應用場景多樣,包括慢病管理、孕產婦健康監護及老年人看護等。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包括糖尿病、充血性心臟衰竭、高血壓等在內的各類慢性病患者高達3億左右,患病時間長、服務需求大?纱┐髦悄茉O備通過健康數據監測,能夠實時提供生活方式、疾病預警以及線上診療等服務。
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調整完善,國內高齡孕產婦比例也有所增加,據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高齡孕產婦已經超過了300萬人。而且,高齡孕產婦孕期及分娩的壓力更大,其孕期管理、母嬰管理需求往往更加強烈。因此衍生出龐大的針對胎心監測、孕婦健康管理的監測需求,目前來看,可穿戴智能設備最有可能成為實現該系列功能的載體。
可穿戴智能設備同樣可以應用在老人看護上!笆奈濉逼陂g,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老人看護、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等問題將日益凸顯,低成本、智能化成為老年人看護行業的趨勢,可穿戴設備有望切入該領域。
03
多政策利好
伴隨智能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的優勢逐漸凸顯,國家對于醫用級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
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把監護與生命支持設備與婦幼健康裝備等7個領域列為重點發展領域,在“監護與生命支持設備”發展中提出攻關基于新型傳感器、新材料、微型流體控制器、新型專用醫療芯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醫療級可穿戴監護裝備。此外在“婦幼健康裝備”領域中也提出遠程化、無線化的發展方向。
早在2015年,智能可穿戴設備就被提及。2015年,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強調要提高醫療器械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突破,重點發展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
隨著IoT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大眾健康意識及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將會急速擴大。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1573.1億元,復合增長率將達20%,但在這個被稱為“沒有想象邊界”的領域,傳統醫療器械企業還只能望“科技巨頭”興嘆。
來源:眾誠醫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