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西南寧高新區園區一家企業發起制定的《廣西金邊螞蟥活體作為一次性醫療器械質量標準》,通過了南寧市有關部門組織的評審專家小組驗收并正式投入市場。此舉開創了國內金邊螞蟥作為一次性醫療器械使用先河。
據了解,作為獨具壯族特色的醫療技法,水蛭活體療法是壯醫先民們智慧的結晶。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將“壯醫水蛭療法”列入民族醫療服務項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南寧、桂林、百色、玉林、柳州五市20多個縣40多家各級醫療機構都開展了壯醫水蛭療法的臨床應用。
多年來,廣西醫科大學、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人民醫院等多家醫療科研機構,利用活體水蛭作為一次性醫療器械輔助臨床治療。
多年臨床工作結果表明,水蛭活體療法在整形外科手術瘀血、隨意皮瓣移植、中風后遺癥、痛風、靜脈曲張、微血管保護、富貴包、關節炎、糖尿病等心腦血管相關病癥的治療上取得了良好成效,研究成果在《蛇志》《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等雜志上皆有發表。
在“廣西金邊螞蟥活體作為一次性醫療器械的技術創新研究”項目研發過程中,取得了三個重大突破:
01
首次開展廣西金邊螞蟥活體作為一次性醫療器械使用的質量標準研究。
02
首次依據美國FDA對醫療器械生產的要求,建立金邊螞蟥作為一次性醫療器械的生產工藝,并設計相應裝置。
03
首次開展活體金邊螞蟥作為一次性醫療器械的動物試驗,為活體金邊螞蟥醫學領域臨床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經過科學系統的臨床實踐與總結,成功制定了廣西金邊螞蟥活體作為一次性醫療器械的質量標準。
來源:Medworld器械世界